News and Events

Welcome to KX International Geomancy Singapore, stay tune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events.Welcome to KX Geomancy Pte Ltd Singapore, stay tune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events.Welcome to KX Geomancy Pte Ltd Singapore, stay tune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events.

29 December 2014

【笑容、欢喜心要多布施,不要吝啬】


见人,布施一点笑容这不费什么事,为什么把个面孔板着看人?让人家觉得你很难看。

为什么不学学弥勒菩萨,一天到晚笑咪咪的,给多少人结了法缘。结善缘、结法缘就在跟大众接触的时候,所以这笑容不要吝啬,要多布施。

欢喜心是最好的养分,真正健康长寿、聪明正直。这一分,这高级的营养品,不在外头,人人都有,就是你会不会用,会用的人有福!

11 June 2014

【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拥有优雅的生活态度】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棵葡萄树今年结了不少葡萄,那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他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份心情

  花匠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是商人不愿意,坚持把钱付给了他。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当干部的,他接过葡萄后沉吟了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明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在一旁一脸的警惕,看样子,他极不欢迎花匠的作为。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过路的老人,他吃了一棵后,摸了摸白胡子说了声“不错”,就头也不回地走了。那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一个用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的人。

  佛说,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觉得社会乱了,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乱了。一味地感慨人情淡薄只是因为自己变得“薄情寡义”了,待人处事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感恩。即使世界变得混沌,也要生活的自在,重要的是每天面对生活的态度,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懂得生活是一种品位,懂得享受生活更是一种境界。为拥有的而开心,不过多奢望自己没有的。很多时候,面对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便会被仇恨所蒙蔽,心中充斥的只有报复,但是报复对方的同时,何尝不是在伤害自己呢?仇恨与嫉妒是两种强烈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心情,每当我们身陷其中,就会变得无比沮丧。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私心,做一个有品位的、优雅的人

10 June 2014

【乾隆皇帝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政权。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坚持了三教平等的政策,这在历史上都已是定论。

乾隆帝在满族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的祭祀中规定首祭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并用大典的形式颁行天下,这充分说明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

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习惯中,成为他每天必修的“功课”。

坤宁宫祭祀
坤宁宫祭祀,是清宫最为频繁的祭祀活动。坤宁宫在紫禁城中轴线上,乾清宫之后。宫内东头两间暖阁是皇帝大婚时临时居住的洞房,中部和西部是祭神的场所。...

一年当中乾隆帝要数十次到坤宁宫祭祀,但主要是朝祭,也就是说是为佛、菩萨、关帝行礼,四月初八日是佛诞日,是信众的节日,而清宫满洲祭神祭天之礼规定:“四月八日则奉神于堂,子而祭之。每岁四月初八日,恭迎坤宁宫朝祭神,供于堂子飨殿,佛、菩萨、关帝像前悬于神幔,设黄瓷池,注红蜜,和以净水。”

养心殿和中正殿佛堂
清帝所住的养心殿设有东西佛堂,皇帝日常在此拈香敬佛念佛珠,并规定西佛堂佛诞日念经。
中正殿位于紫禁城西北角建福宫花园南,以它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了十座藏传佛教建筑,是清代宫廷藏传佛教活动中心,它们建筑的时间不同,但主要建于乾隆时期。

养心殿佛堂和中正殿佛堂是皇帝一人专用的,清宫记载乾隆帝经常前往这些佛堂拈香,并且讽经日期安排得也最多。清宫的佛事活动很多,除中正殿、养心殿诵经外,储秀宫、慈宁宫等处在万寿圣节、忌辰日、释迦佛圣诞时也要讽经。这些还只是在宫禁内进行的佛事活动,此外乾隆帝经常要到宫外寺院去拈香。

寺院拈香行礼
每年正月初一,乾隆帝除了在宫里各处的祭拜、拈香、行礼外,他大多还要到弘仁寺、仁寿寺、阐福寺拈香。据记载,乾隆帝每月至少要到四、五座寺院拈香行礼,多则达到八、九个寺院。如若是外出巡幸,所去的寺院就更多了,只有真正崇佛信佛的人才会如此热衷于参拜寺院,才会这样乐此不疲地去烧香敬佛。

圆明园内有乾隆帝的专用佛堂,并配备有太监和尚、太监喇嘛,而乾隆帝每次去圆明园仍要从宫中带太监和尚等随行,若外出巡幸同样也要带太监和尚、太监喇嘛等。

念佛悼念皇后
据记载乾隆帝为悼念孝贤纯皇,在夜深人静时,虔诚地熬茶念佛珠,怀念心爱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克勤克俭,不忘满族习俗,深得乾隆帝敬重。乾隆十三年(1748)随高宗东巡,病死于德州船上,乾隆帝极度悲哀。
深夜,在内宫,一个人默默地熬茶念佛珠,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露,是不需要做给任何人看的,也就是说乾隆帝是真信佛的,而不仅仅是为了统治需要的做作。乾隆帝不但重视形式上的礼佛,而且对佛学的研究造诣也很高。

乾隆皇帝佛裝像
乾隆皇帝身着红色袈裟,头戴黄色班智达帽,全跏趺坐三层高垫上,下为大象所驮的莲花宝座。十朵盛开的粉红色莲花与绿叶组成背光。乾隆右手施说法印,神态庄严静穆,一派学富五明的佛教大师形象。面部描绘写实传神,长方脸几缕长髯,精神矍铄,是乾隆老年相貌,略有明暗立体感。

莲花座前写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萨化身、大德法王。座左为普贤菩萨,右为地藏菩萨,头上天空正中绘诸佛菩萨黄教祖师25位。座前有莲花盛开的方池,边上坐15位僧人,下界画大黑天、吉祥天母、法王三位护法神。

这幅画像着力把乾隆刻画成莲花环绕、众神簇拥的文殊菩萨化身,意味着他不仅是人间的帝王,也是神佛世界的主宰,政治意义深刻。皇帝身着喇嘛服饰,也表明了他对藏傅佛教的尊崇和他本人的宗教信仰

这幅唐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了解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很有帮助。整幅作品布局饱满和谐,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色彩丰宫华丽,是18世纪在内地创作的唐卡作品的代表之作。

修建京城寺庙
乾隆时期对北京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和修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皇家寺院以外的京城寺院的改扩建工程,二是对皇家寺院及紫禁城、三海、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囿中的佛堂及寺庙的改扩建和新建。

乾隆帝已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对佛教的态度更为理性,更为执着,他对佛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更大。

09 June 2014

【善有善报】

一位叫禅海的年轻人在一次冲撞当中误杀了一位高官,于是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他到很远的一个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禅海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住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等他帮了一年后,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吗,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

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人的复仇者满含眼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感悟:用一颗善心对待他人,他人也终将用善心回报自己。

08 June 2014

【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

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籽,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它农友。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

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因此,我很乐意其它农友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他的话看似简单却深富哲理,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如果你想要得到冠军的品种,就要给别人冠军的种籽。

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这是一个保证有效的秘方,可以适用在任何情况。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
己所欲,施于人。

别想太多功和利,用最本真的慈悲心去看待终生、善待每一位前世的朋友,只问自心,莫问得失,你自然会获得最通透的安乐。

施人与善,广种福田。
都是自己种下的,当然,也是自己收获的。

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