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Events

Welcome to KX International Geomancy Singapore, stay tune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events.Welcome to KX Geomancy Pte Ltd Singapore, stay tune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events.Welcome to KX Geomancy Pte Ltd Singapore, stay tune for the latest news and events.

11 June 2014

【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拥有优雅的生活态度】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棵葡萄树今年结了不少葡萄,那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准备送给别人品尝,让他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份心情

  花匠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是商人不愿意,坚持把钱付给了他。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当干部的,他接过葡萄后沉吟了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明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在一旁一脸的警惕,看样子,他极不欢迎花匠的作为。

  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过路的老人,他吃了一棵后,摸了摸白胡子说了声“不错”,就头也不回地走了。那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心情的人,一个用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的人。

  佛说,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觉得社会乱了,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乱了。一味地感慨人情淡薄只是因为自己变得“薄情寡义”了,待人处事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感恩。即使世界变得混沌,也要生活的自在,重要的是每天面对生活的态度,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懂得生活是一种品位,懂得享受生活更是一种境界。为拥有的而开心,不过多奢望自己没有的。很多时候,面对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便会被仇恨所蒙蔽,心中充斥的只有报复,但是报复对方的同时,何尝不是在伤害自己呢?仇恨与嫉妒是两种强烈的情绪,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心情,每当我们身陷其中,就会变得无比沮丧。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少一些功利,少一些私心,做一个有品位的、优雅的人

10 June 2014

【乾隆皇帝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政权。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坚持了三教平等的政策,这在历史上都已是定论。

乾隆帝在满族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的祭祀中规定首祭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并用大典的形式颁行天下,这充分说明乾隆帝是崇佛、信佛的。

拈香敬佛念佛珠已溶入乾隆帝日常生活习惯中,成为他每天必修的“功课”。

坤宁宫祭祀
坤宁宫祭祀,是清宫最为频繁的祭祀活动。坤宁宫在紫禁城中轴线上,乾清宫之后。宫内东头两间暖阁是皇帝大婚时临时居住的洞房,中部和西部是祭神的场所。...

一年当中乾隆帝要数十次到坤宁宫祭祀,但主要是朝祭,也就是说是为佛、菩萨、关帝行礼,四月初八日是佛诞日,是信众的节日,而清宫满洲祭神祭天之礼规定:“四月八日则奉神于堂,子而祭之。每岁四月初八日,恭迎坤宁宫朝祭神,供于堂子飨殿,佛、菩萨、关帝像前悬于神幔,设黄瓷池,注红蜜,和以净水。”

养心殿和中正殿佛堂
清帝所住的养心殿设有东西佛堂,皇帝日常在此拈香敬佛念佛珠,并规定西佛堂佛诞日念经。
中正殿位于紫禁城西北角建福宫花园南,以它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了十座藏传佛教建筑,是清代宫廷藏传佛教活动中心,它们建筑的时间不同,但主要建于乾隆时期。

养心殿佛堂和中正殿佛堂是皇帝一人专用的,清宫记载乾隆帝经常前往这些佛堂拈香,并且讽经日期安排得也最多。清宫的佛事活动很多,除中正殿、养心殿诵经外,储秀宫、慈宁宫等处在万寿圣节、忌辰日、释迦佛圣诞时也要讽经。这些还只是在宫禁内进行的佛事活动,此外乾隆帝经常要到宫外寺院去拈香。

寺院拈香行礼
每年正月初一,乾隆帝除了在宫里各处的祭拜、拈香、行礼外,他大多还要到弘仁寺、仁寿寺、阐福寺拈香。据记载,乾隆帝每月至少要到四、五座寺院拈香行礼,多则达到八、九个寺院。如若是外出巡幸,所去的寺院就更多了,只有真正崇佛信佛的人才会如此热衷于参拜寺院,才会这样乐此不疲地去烧香敬佛。

圆明园内有乾隆帝的专用佛堂,并配备有太监和尚、太监喇嘛,而乾隆帝每次去圆明园仍要从宫中带太监和尚等随行,若外出巡幸同样也要带太监和尚、太监喇嘛等。

念佛悼念皇后
据记载乾隆帝为悼念孝贤纯皇,在夜深人静时,虔诚地熬茶念佛珠,怀念心爱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克勤克俭,不忘满族习俗,深得乾隆帝敬重。乾隆十三年(1748)随高宗东巡,病死于德州船上,乾隆帝极度悲哀。
深夜,在内宫,一个人默默地熬茶念佛珠,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露,是不需要做给任何人看的,也就是说乾隆帝是真信佛的,而不仅仅是为了统治需要的做作。乾隆帝不但重视形式上的礼佛,而且对佛学的研究造诣也很高。

乾隆皇帝佛裝像
乾隆皇帝身着红色袈裟,头戴黄色班智达帽,全跏趺坐三层高垫上,下为大象所驮的莲花宝座。十朵盛开的粉红色莲花与绿叶组成背光。乾隆右手施说法印,神态庄严静穆,一派学富五明的佛教大师形象。面部描绘写实传神,长方脸几缕长髯,精神矍铄,是乾隆老年相貌,略有明暗立体感。

莲花座前写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萨化身、大德法王。座左为普贤菩萨,右为地藏菩萨,头上天空正中绘诸佛菩萨黄教祖师25位。座前有莲花盛开的方池,边上坐15位僧人,下界画大黑天、吉祥天母、法王三位护法神。

这幅画像着力把乾隆刻画成莲花环绕、众神簇拥的文殊菩萨化身,意味着他不仅是人间的帝王,也是神佛世界的主宰,政治意义深刻。皇帝身着喇嘛服饰,也表明了他对藏傅佛教的尊崇和他本人的宗教信仰

这幅唐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于了解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很有帮助。整幅作品布局饱满和谐,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色彩丰宫华丽,是18世纪在内地创作的唐卡作品的代表之作。

修建京城寺庙
乾隆时期对北京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和修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皇家寺院以外的京城寺院的改扩建工程,二是对皇家寺院及紫禁城、三海、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囿中的佛堂及寺庙的改扩建和新建。

乾隆帝已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对佛教的态度更为理性,更为执着,他对佛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更大。

09 June 2014

【善有善报】

一位叫禅海的年轻人在一次冲撞当中误杀了一位高官,于是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他到很远的一个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禅海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住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闲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等他帮了一年后,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吗,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

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人的复仇者满含眼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感悟:用一颗善心对待他人,他人也终将用善心回报自己。

08 June 2014

【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

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籽,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它农友。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

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因此,我很乐意其它农友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他的话看似简单却深富哲理,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如果你想要得到冠军的品种,就要给别人冠军的种籽。

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这是一个保证有效的秘方,可以适用在任何情况。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

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
己所欲,施于人。

别想太多功和利,用最本真的慈悲心去看待终生、善待每一位前世的朋友,只问自心,莫问得失,你自然会获得最通透的安乐。

施人与善,广种福田。
都是自己种下的,当然,也是自己收获的。

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07 June 2014

【“祖宗十八代”如何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指的是自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母,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

  父之子为子,

  子之子为孙,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玄孙,

  玄孙之子为来孙,

  来孙之子为晜(读kun=昆)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06 June 2014

【烧香之意】

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著所蒙蔽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有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上三支香,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要太多,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烧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寺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在殿堂里烧香,如有不当会烧坏寺院物品,太多的烟也会熏坏僧人的眼睛和佛像供品。如果特别想在大殿里面烧,需要问一下“香灯师”。

烧香时,先点着蜡烛,没有蜡烛时就直接点香,点着就行,不要用嘴吹。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鞠躬三次。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接着插到香炉里再进大殿拜佛。这是大致的步骤,但不要执着。

05 June 2014

《人体十大最佳时间》

1. 刷牙的最佳时间
饭后3分钟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口腔的细菌开始分解食物残渣,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易腐蚀、溶解牙釉质,使牙齿受到损害。

2.饮茶的最佳时间
饮茶养生的最佳时间是用餐1小时后。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不溶性的铁盐,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诱发贫血。

3.喝牛奶的最佳时间
因牛奶含有丰富的钙,中老年人睡觉前饮用,可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而保护骨骼。同时,牛奶有催眠作用。

4.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饭前1小时。因为水果属生食,吃生食后再吃熟食,体内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免疫系统。

5.晒太阳的最佳时间
上午8时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是晒太阳养生的最佳时间。此时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

6.美容的最佳时间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24点至次日凌晨6点最为旺盛,因此晚上睡前使用化妆品进行美容护肤效果最佳,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护皮肤健康的功效

7.散步的最佳时间
饭后45分钟至60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减肥。如果在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

8.洗澡的最佳时间
每天晚上睡觉前来一个温水浴(35℃~45℃),能使全身的肌肉、关节松弛,血液循环加快,帮助你安然入睡。

9.睡眠的最佳时间
午睡最好从13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很容易入睡。晚上则以22点至23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睡时间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

10.锻炼的最佳时间
傍晚锻炼最为有益。原因是:人类的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能力,均以下午或接近黄昏时分为最佳。此时,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最敏感,全身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律与血压都较平稳,最适宜锻炼。

04 June 2014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的】

1)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你是有福报的人,不要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财,一个伤害别人的,心肠不好,常常伤害人家,就是拿钱去给人家赚;一个忍辱的人,就是一直收钱。这个大忍辱就像开银行、能够纳百川。

2)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3)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折去了。

4) 什么都不能忍耐,你的前途就有限。忍辱也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恒心、毅力、长远心。称心如意的要忍,为什么?怕生贪爱,要保持距离。冤家对头也要忍,为什么?保护你自己的清净心。修忍辱的果报是相好。

5)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恚心一起,智慧就没有了,理性被蒙蔽了,于是全凭感情用事,不仅伤害自己,而且有意无意与一切众生结冤仇。冤仇若不能化解,因缘成熟时,报应就现前,冤冤相报,而且果报必定一次比一次残酷。

6)人的身体、心情与大自然融成一片,是真正的养生之道。七情五欲扰乱自然,扰乱人体。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力最大的是嗔恨、发怒。李炳南老师曾说,中国医学的根本典籍《黄帝内经 •灵枢》讲到,人的正常寿命应当是两百岁,活不到两百岁,是自己的烦恼把身体糟蹋了。永远生活在大慈悲境界的人,不老、不衰、不迷、不邪、不染,这是究竟圆满殊胜的功德,是真实的快乐。

7)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也仍然要以善心待之,并由衷地感恩。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有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

8)不安静是自己不让自己好,不修行就不能过一天安静生活。

9)您问佛哪天能好,佛说看您哪天老实,哪天安静,哪天听话,哪天修行。

10)“发脾气是修行人的大忌,‘火烧功德林’不是妄说。如果不改掉这个坏脾气,无论一天念多少部经,讲多少次法,度多少人学佛,你自己都出不了三界。发脾气本身就是无明的表现,无明就是不明白。你自己都不明白佛法,怎么可能很圆满的度人?

11)我们以不善的心对人,恶意对人,受害者只有十分之三,自己受害十分之七,那是糟蹋自己。你自己要健康、要长寿、要充满智慧,你就用爱心对一切众生,我们全身细胞都是爱心、都是善心。

12)言语伤人,比杀人还要严重,这个事实真相,很少人知道!口造业是最容易的,而且造得最多,来生的果报非常惨烈。

13)佛教我们不跟一切众生结怨,宁愿受别人的侮辱、陷害,绝不能有一念报复之心,才能超越三界。如果怨天尤人,生起怀恨之心,依旧要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冤亲债主互相报偿,一次比一次残酷。过去无始劫累积的这些罪业,你要是留在六道里面,冤亲债主无量无边,哪里有好日子过?世间人无论享多大的富贵,依然免不了冤亲债主包围。今天我们遇到佛法,真信切愿,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永脱生死轮回。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再回娑婆还债。“佛不度无缘之人”,冤亲债主与我们都有缘,乘愿再来度他们。由此可知,冤亲债主多也未尝不好,将来度的众生多,帮助他们脱离苦海。

14)不论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要学会不去烦恼,因为烦恼比岁月更容易催老我们的容颜。它会影响我们的心境,增添我们身心的负重,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15)测量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应看他的自制力如何。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是个奴隶。克制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己,就会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自由。莫说成就事业,甚至会走向可悲的境地。一个人只有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做正确的事,才算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人获得无悔人生必备的素质。

16) 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漏掉。你为什么会看到别人过失?自己心里有过失,才看到别人有过失。每天所修的这些功德,都从口里流出去了。我们讲菩提心,真诚你没有,你心是虚伪的;清净你没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没有,你是高下; 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 正觉没有了,你愚痴;慈悲你没有,你自私自利。

17)我们在造口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时候我们随随便便的讲一句话,大家要注意一个“因小果大”的道理啊!我相信佛陀所说的都是真的。地狱里面一切抽肠挫斩、拔舌耕梨,这些痛苦都是真的,果报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很小心很小心,在身语意业上多做检讨,不要等到有一天我们这么痛苦的时候,才发现到我们实在是无法承担啊!

18) 世出世法成就的大小,全在于忍耐功夫之高低。忍耐功夫愈高,成就愈大;忍耐功夫愈低,成就愈小。不能忍耐,则无成就!

03 June 2014

《想有所作为,先提升能力》

是什么限制了你的能力?

1:否定性思想

比如:不可能、没办法、怎么会?没想过、不知道等等,这些词汇会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不会再为结果找答案。没方法等于没能力。

2:推卸责任

比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因为···所以···,这些词汇会让一个人心安理得的让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损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3:金钱

金钱会锁定一个人的能力,不给钱就不干活,钱给的少就不去做,久而久之自己丧失了赚钱的能力。

4:职责局限

这个不归我管、那个不归我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忘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5:抱怨

自己永远是一个受害者,发生事情永远是别人的原因,整天怨天尤人,慢慢的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幸福快乐都离他而去。

6:自以为是

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慢慢的谁都不再给他提意见,再也听不到真话的同时,只能自己慢慢成长。

7:不自信

你不相信的东西永远不会全力以赴的去争取。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8:怕犯错

怕犯错的人不敢去做更多的事,出了错第一时间先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失去了很多次尝试的机会,没有结果意识,经常为了对和错争论的面红耳赤。

9:懒惰

不想干,也不愿意去想,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承受不了压力,只想不劳而获,每天做着美梦,温水煮青蛙,这种人是舒服死的。提醒自己全力以赴。

【宁可去碰壁,也不能在家里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是人就要练好脑子。】

02 June 2014

【不要等到明天】

【不要等到明天】

1.改变一种行为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2.拒绝一份诱惑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造成你的伤害。

3.抓住一次机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4.不要让今天的行动拖到明天,否则它无法带来精彩。

5.不要把今天的幸福拖到明天,否则它将一去不复返。

6.不要把机会拖到明天,因机会是唯一的你还要等到明天吗?

01 June 2014

《珍惜自己的每一句话,因为语言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的》

珍惜自己的每一句话,因为语言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的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在不知不觉着伤害过多少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经常是因为一时的情绪所导致,而后虽然懊悔不已,可已经造成了伤害,看下这篇文章,希望能给你一些感悟!

正文: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僧人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僧人的旁边,准备听僧人讲故事。

僧人顿了一下开始讲故事:
有一个人养着一只从小就从深山里捡回来的狗熊,他一直养着这个狗熊,可是有一天这个狗熊把邻居家的一片玉米糟蹋了,邻居找上门来。他很生气,拿起棍子对着狗熊就是乱打,而且边打边骂:畜牲始终就是畜牲,我白养你了。打完后,他把狗熊赶出了家门。

第二天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可是狗熊已经走进了后山。

他很后悔,可是再也找不到狗熊了。在一次上山打猎的时候,他碰到了一只老虎,手无寸铁的他闭上了眼睛。突然他听到了搏斗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那只狗熊回来了。狗熊把老虎赶跑了,他高兴地上去爱抚着狗熊说道:“太好了,上次我打了你还疼吗?你跟我回去吧!”

狗熊说:“早就不疼了,可是你说过的那些话却还在让我疼,而且很疼很疼。”狗熊说完头也不回就又回到了后山中。

僧人的故事讲完了,大家都在感叹说过的话竟然会有这样大的伤害,惟独这个年轻人却是一副不屑的样子,僧人又从口袋里取出了几颗钉子对年轻人说:“你去把这几颗钉子钉在树上。”年轻人按僧人的话去做,把钉子钉在了树上。

年轻人刚回去,僧人又说道:“你去把钉子取下来。”
年轻人没有说什么,又回到了树下准备把钉子取下来。可是年轻人费了半天的劲,用各种工具折腾了半天才取下了一颗钉子。

僧人来到了年轻人身边,用手指着那个钉子留下的痕迹说:“就是拔出来,那又能怎么样呢?树干上不是还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吗?就像那个故事里的狗熊一样,虽然棍子留下的疼早已消失了,可是那个人说过的话对它的伤害却是终身难忘的。”

僧人又看了一眼年轻人,接着说:“对别人有所伤害的话,就像钉子一样,尽管你能取回来,可是你留给别人的伤害就像钉子留在树上的疤痕一样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年轻人听了,顿然大悟,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出言不逊对别人会是多么深的一种伤害,谢谢大师的指教。”僧人听了点头称是,然后飘然而去。

世界上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钉进了别人的心中,而且这样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